浙江发债67亿 难解土地财政荒
2011年浙江省政府债券从11月22日开始发行并计息,实际发行面值67亿元。
连日来,沪粤浙先后发行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地方债。三地均声称,筹集资金将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。
有专家认为,此举具有拓宽地方建设资金来源,解决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,控制地价达到间接控制房价等诸多利好。
不过,三地试点自行发债更多的是试水意义——探索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。以浙江为例,今次发行67亿元地方债券,而今年前10月浙江全省卖地收入就达2040亿元,发债对于保障房、基础设施建设等“花钱大户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。
发债“保民生”
11月16日起,上海市首次公开招标发行7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,广东、浙江分别发债69亿和67亿。
“这可以缓解一些在建项目的融资问题,首当其冲的就是保障房资金投入。”上海财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说,保障性安居工程约占这次发债额的30%。
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朱忠明则开列了清单,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3.66亿元;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1.63亿元;医疗卫生、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17.35亿元;生态建设工程1.98亿元;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.88亿元;铁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27.5亿元。
“通过发行地方债来增加保障房供给,进而降低公众对房价上涨的预期,这是地方自行发债改革的重大民生价值。”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石磊说,据住建部估算,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.3万亿元。
而按照有关精神,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地方事权,地方负主要责任。今年中央财政筹措了1522亿元补助地方保障房建设,但仍难以让地方“解渴”。而地方自行发债“开闸”,被有关专家解读为“补血”民生工程的政策指向。
11月18日,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(扩大)会议公开透露,今年以来,全省已开工建设21.06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3.8%,11个设区市开工率全部超过100%,其中丽水、宁波及舟山市开工率分别达133.0%、130.8%和116.2%。
为了“积极推进国家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”,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保障房用地快速审批通道,省财政厅设立了保障房专项资金,省住建厅、宁波市分别与国开行签订5年450亿元和155亿元的保障房合作框架协议,湖州等地还通过“BT”(建设-移交)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。
台州市住建局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处长李德林表示,台州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以下渠道:土地出让金总额的2%、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、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以及发行债券募集所得等。“资金方面问题不大。”李德林说。
“土地财政”告急
地方政府自行发债“开闸”,亦被寄望为土地财政解套。
据财政部门披露,今年上半年,浙江制造业税收增速从年初的33.6%逐月回落至27.8%,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,财政收支难度加大。
而本报独家获得的浙江省10月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披露,今年以来浙江全省流拍土地207宗、9300余亩。到账土地购置费2040亿元,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38.8%,同比提高1.2个百分点。而同期商品房销售下降20%,销售额下降12.6%。
以率先执行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的台州为例,今年10月份就有8宗土地流拍,而5宗成交土地总收入0.55亿元,仅占上月卖地收入的34.4%。2010年,台州财政总收入310.62亿元,其中卖地收入250.46亿元,占80%。
“经济增速继续下行,转型压力加大。”本报获得一份台州市政府文件披露,今年以来台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末位,纺织、化工等主导产业连续数月负增长,企业亏损面11.6%,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41.1%。9月份有195家大中型企业产值为零,23家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关停。
今年1-10月,剔除房地产投资和三门核电项目,台州限上工业性投资下降5%,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土地财政及工业税收减少的影响正在显现。今年前三季度,台州全市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比去年同期增长4.2%,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.5个百分点;各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也跌入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且存款增速逐月回落。
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,台州各项重大建设项目的“落地难、配套难”问题显着。为了缓解财政压力,11月份台州又挂牌16宗土地,出让起始金额超过24亿。不过,受楼市调控、银根紧缩等政策影响,今年以来台州市已有十多起土地拍卖出现流拍。(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搜索